观众 要透过现实找安慰
对于该剧主创的说法,网友再毒舌了一把,“故事没向美剧看齐,激情戏倒先看齐了。”“每20分钟一次激情戏这故事真的能讲好吗?”而对于马伊俐的人物设置存疑更多。原本应是伶牙俐齿、雷厉风行的外企金牌销售,然而严重跑偏,这个人物的出场方式是:一场“床戏”之后就杀入陷入僵局的合同谈判;招呼同事的方式直接就是“拿着酒瓶子跟我走”;和客户谈业务的方式直接就是把客户灌得不省人事,强行塞合同要求对方签字……“不要再打着现实就是如此残酷的旗号了,表现这种喝酒赔笑甚至出卖色相的职场也真是low到家了。”
情感戏之外,职场部分的调调就是尔虞我诈,各种设套使绊儿。“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你以为你在岸上,其实早就在水里了”,“你骗我,我骗他,你利用我,我出卖他”……如此赤裸裸的互相角力,剧中比比皆是。主创表示这就是北上广职场的残酷现实,但我们更想透过现实的灰色,在影视作品中找到某种向上和温暖的安慰,不是吗?
■相关链接
网友来说戏
1、剧名太牵强了好不好?我还以为是外来农村打工者在北上广打拼的故事,原来是北京的他和上海的她在广州打拼的故事!
2、第一集马伊俐为了拿合同就灌对方酒,太假了好不好,没那么容易好不好。很多人生活里都有为了一单生意陪客户吃饭喝酒的经历,但做一名好的销售、拿到一个订单,绝对不仅仅是陪着喝酒这么简单。马伊俐演得有点低级,看得我鸡皮疙瘩掉一地好不好!
3、当年的《蜗居》至少拍出了工薪阶层的现实,才能引发人们的共鸣。这个戏太假了,一点都不真实,两个人隐婚在公司假装不认识的戏码太弱智了,孰料转身就在办公室上演激情戏,还被大群人看到了还能胡谄过去,谁信啊。
4、第一集就是满满的少儿不宜,还有为了突出广告而编出来的剧情,我也是醉了,比如那个金六福,感觉梁伊在里面的一个重要角色也就是打广告,太讨厌了,添加的痕迹也太造作了。再说说剧情吧,男主角加入到女主角的公司这个过程,是在欺负观众智商吗?还有二人为了隐瞒已婚关系出现的一幕幕,各种胡扯的解释和蒙混过关的理由,大概只能说服里面的演员吧。
一部名叫《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的电视剧播出了,文章的媳妇马伊琍是主演,于是诸多使坏的娱乐新闻拼出“大尺度令人咋舌”、“激情戏轮番上演”、“满屏干柴烈火”标题。
由朱亚文、马伊琍主演的都市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正在浙江、北京卫视同步热播。乍一听剧名很是励志向上,然而并没有。
开播以来网友和观众集中讨论的就是激情戏、激情戏、激情戏,有细心的网友统计出仅前四集便出现了8次亲热镜头,一集2次的频率、不分场合的爆发让“朱亚文 亲热戏”更是登上了微博热搜。随着剧情的发展,片中的“激情戏”少了,“两天一次”,相比其他都市题材电视依旧量大。
一部在晚间卫视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是否应该有这么多激情戏元素?该剧正确的打开方式到底是什么样的?记者兵分多路采访业内人士为您探究都市剧的正确打开方式。
营销就出格 宣传语故意“脸红心跳”
其实在电视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没开播之前,一组具有挑逗话题的海报就已经在网络先行传播了,“一个人住死都没人知道”,“五星级酒店都住腻了,是不是就只能换床上的人了”,“青春是囫囵吞下的盛宴,往后都是人模狗样的品屎”。这样一组对于年轻观众极有挑逗色彩的语言,再配上主演的精美剧照,就成为影视剧第一轮的营销。
这样一组“营销剧照”确实换来了网友的疯狂转发,更有网友会结合自己经历总结出一些类似心灵鸡汤的暖心话,成为当时朋友圈或微博中的热门话题。
这都是近几年影视剧“营销先行”策略所导致的各类营销手段最基础的元素。找一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宣传语,配上概念海报或剧照,影视剧团队就希望能从这些点中赚取观众的心,让观众为他们买单。
但宣传团队忘了,电影观众买了票不能退,电视观众的遥控器就在手里,他们不会因为你剧中一个概念或创意点而不调台,电视观众需要长时间的好剧情“勾引”住他们,才能换回持续的高收视率。
所以影视剧想走“电影营销先行”的老路走不通,没有好看的剧情,观众绝不买单。